网站支持IPV6 | 无障碍阅读 | 适老化模式
当前位置: 首页>>政务动态>>部门动态

科技赋能应急管理 | 民乐县构建“精准预警+高效处置”新格局

来源: 民乐县应急管理局 作者: 杨继灏 日期: 2025-10-16 18:09

今年以来,民乐县应急管理局以“科技赋能、数据驱动、精准应急”为核心,通过强化顶层设计、完善基础设施、深化数据应用,推动基层应急能力从“传统响应”向“智能防控”转型升级,构建起覆盖“监测预警—指挥调度—处置救援”三位一体的信息化支撑体系,全面提升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精准性和时效性。

夯实智慧应急硬件基础,实现全域感知与快速响应。在应急通信能力建设方面,民乐县完成370MHz应急通信专网升级,在各镇和化工园区新建固定基站2座,配备移动基站1套及手持多模终端50余台,实现了在“断路、断电、断网”等极端条件下的语音通信全覆盖。同时,配备无人机、卫星便携站、天通卫星热点等先进装备,确保灾害现场音视频实时回传指挥中心,有效解决了山区和灾害现场信号盲区问题。在监测预警能力提升方面,推动危化品企业、水库、地质灾害点等重点区域安装物联网传感器400余路,实时采集温度、压力、水位、位移等数据,并接入县级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异常自动预警。2025年汛期,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时效从“小时级”提升至“分钟级”,成功预警3次山洪灾害,安全转移群众97人次,实现人员零伤亡。在危化品领域,通过智能监测系统提前发现并处置异常工况9起,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的发生。

打造数据中枢平台,推动跨部门协同联动。一是应急指挥“一张图”整合资源。升级县级应急指挥信息平台,汇聚地震、水务、气象、林草等12个部门200余套监测设备数据,建成“风险隐患、应急资源、救援队伍、物资储备”等专题图层,实现“一图展示、一键调度”。通过平台整合全县172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,预警信息发布效率提升60%。二是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动态更新。完成2025年度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数据更新,梳理完善风险点、隐患点数据580条,建成地震、地质、水旱灾害风险分布图,为精准防控提供数据支撑。建立“四级审核”机制(企业自审—部门初审—技术复审—专家终审),数据准确率达99.2%。三是应急指挥效率显著提升。县级应急指挥中心实现“7×24小时”可视化调度,突发事件平均响应时间从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,跨部门协同处置效率提升50%。370MHz应急通信专网在2025年7月暴雨灾害中保障现场指挥通信畅通,确保救援队伍20分钟抵达受灾点。

强化“实战导向”应用,提升基层处置能力。一是“互联网+执法”监管全覆盖。推动工业园区、工贸企业等重点单位接入“互联网+执法”系统,通过视频监控、电子台账实现线上巡查与线下检查联动,累计线上排查隐患186条,整改率98%。同时,为基层网格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,现场上传检查结果并生成整改清单,闭环管理效率提升40%。二是应急培训与演练数字化。开发“应急微课”平台,上传有限空间作业、危化品泄漏处置等实操视频教程30余部,组织企业负责人、安全员线上培训300余人次,参训人员应急处置熟练度提升50%。三是基层处置能力显著提升。10个镇、172个行政村全部配备应急信息终端,基层网格员通过“随手拍”上报隐患320条,整改完成率95%,企业自主隐患排查上报数量同比增长60%,主动投入安全改造资金超800万元,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升,形成“群众报、平台转、部门办、社会督”的共治格局。

下一步,将持续推进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,力争实现重大风险“智能预测、自动处置”,为县域应急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多可复制的实践经验。